202 BC – 220 AD
这件汉代和田玉圆雕神鹿,通体以温润细腻的和田白玉雕刻而成,体态优雅,曲线流畅。神鹿昂首回望,双角高耸蜿蜒,寓意祥瑞与长寿,是汉代动物题材玉雕中的典型佳作。鹿自古有“禄”之谐音,常被赋予祈福纳吉之意。本器不仅展现了汉代玉雕技艺的高超水平,也体现了彼时人们对天地自然与祥瑞生灵的崇敬情感。
202 BC – 220 AD
这件汉代和田玉谷纹璧,中心镂空,周身饰以密集细致的谷纹,寓意五谷丰登、天下太平。璧上方雕刻出廓龙纹饰,姿态灵动,神韵十足,是汉代玉雕中常见的吉祥题材。龙纹与璧的结合,不仅展现了高超的镂空工艺,也体现了汉代贵族对“天人合一”理念与宇宙秩序的崇尚。这类玉璧多用于祭祀或高等级随葬,兼具礼制功能与艺术价值。
3500–3000 BC
这件出自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作品,由三段拼合而成,整体呈“C”形,造型古朴雄健。其最大特色是龙体两面均精细刻画有28星宿图案,体现了先民对天象观测的高度重视与神秘崇拜。玉龙作为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,不仅是巫仪或祭祀中的重要器物,也反映出中华早期文明对龙图腾的崇敬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,是中国古代宇宙观与玉器文化交融的珍贵实证。
618–907 AD
这件唐代和田玉佛牌,采用高超的双面镂空雕刻工艺制成。佛牌正反两面皆为浮雕佛像与祥云图案,雕刻细腻,线条流畅,形神兼备。中央主尊佛端坐莲台,两侧配以护法菩萨,构图庄严和谐,富有立体感,展现出盛唐时期佛教艺术的繁荣与玉雕技艺的高峰。其材质温润,雕工精巧,既具宗教象征意义,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。
770–476 BC
此件和田玉璜为春秋时期(约公元前770–前476年,BCE)珍贵玉器,整体造型为弧形璜环,采用双面镂空技法雕刻,图案为四龙二凤,寓意权威与吉祥,表现出王者风范。玉质温润,纹饰繁复精致,尤其代表鲁国王室用玉的独特风格,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与艺术价值。该器物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对礼仪制度的重视,也展示了当时玉工技艺的高度发展。